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就操视频在线观看,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

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亞五國
歐盟扮演的角色
裘元倫 來源:《現代國際關系》2005年第2期 2011年02月28日

  “《現代國際關系》專家論壇”系列學術研討會之十一

中亞局勢分析與展望

  [編者按] 作為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中亞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9.11”后隨大國力量的積極介入,中亞的地位可謂進一步凸顯。從2005年開始,中亞各國將分別進入以議會選舉、總統選舉為標志的政治更迭期。由于地區(qū)內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活動猖撅;各國經濟發(fā)展尚未進入良性狀態(tài);格魯吉亞、烏克蘭歷次“革命”對中亞反對派又具某種示范、鼓舞效應;加之大國在中亞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得中亞局勢充滿了諸多變數。為了對中亞局勢走向有一個較準確的把握,“《現代國際關系》專家論壇”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室合作,于2005年元月19日以“中亞局勢分析與展望”為主題,在萬壽山莊舉行為時一天的研討會。來自京、滬、蘭、寧的學者、專家本著求真求實的精神,從多個角度對中亞局勢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現將與會代表的發(fā)言整理發(fā)表,期望有助于您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進而推動中亞問題研究的步步深化。

歐盟扮演的角色

裘元倫

  中亞五國基本上是內陸國家(哈、土兩國靠著里海,但里海究竟是算“湖”還是“海”尚在爭論之中),雖然疆域遼闊,但在蘇聯存活的六七十年間,外部力量對此地少有重視。即使在蘇聯瓦解、中亞五國宣布獨立后的頭一兩年,這里似乎依然是一片暫時被人遺忘的遠方,出現了某種“權力真空”。土耳其雖乘虛而人,但力量畢竟有限自1992年底至2001年“9·11事件”突發(fā),俄羅斯一直是在中亞地區(qū)起主導作用的外部力量。但“9·11”之后,中亞地區(qū)開始呈現美國影響漸占優(yōu)勢地位的局面。可以預期,今后一段時間在中亞地區(qū)發(fā)生影響的主要外部力量依然是美俄兩家,但它們不可能壟斷(即使兩國合作也難以獨占),中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都會呈現多元化格局這不僅同大國在該地區(qū)的爭奪有關,也同中亞國家自身推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戰(zhàn)略有關。

  中亞國家的多元平衡外交戰(zhàn)略,在我看來,可以簡明歸結為如下四句話:隨勢以“基地”換“安全”,即向美俄提供“反恐”軍事基地,同時借以維護本國安全;隨機以“合作”換“金錢”,即與大國、國家集團和鄰國開展經濟合作,彼此得到經濟實惠;隨時以“能源”換“影響”,即利用不可小視的約占世界4%的中亞油氣蘊藏,與多方共同開發(fā),不僅有助于經濟發(fā)展,而且有利于提高中亞國家的國際地位;隨地以“傳統”換“關系”,目前和將來,“俄羅斯傳統”在中亞國家的對外關系中一直會是一項重要內容,但“傳統”未必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一旦“傳統”生變,“關系”也會隨之改觀。

  在中亞國家實行的多元平衡外交中,歐盟雖非首要的一“元”,但肯定是重要的一“元”。通過對影響中亞未來發(fā)展的四大因素的分析,我們似可更好地了解歐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或扮演的角色。

  第一,美俄的中亞戰(zhàn)略及其在中亞的爭奪是影響中亞未來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蘇聯瓦解為西方逐步深人滲透中亞創(chuàng)造了前提,“9·11事件”則特別為美國進人中亞提供了機會。美國的優(yōu)勢在于它擁有舉世無雙的力量和制度吸引力;俄羅斯的強項在于它與中亞的傳統關系和方便的地理位置。俄羅斯把中亞視作自己的傳統后院,即使未來中亞某地由親西方的“精英”掌權,俄的影響也不會很快消失。

  歐盟在“基地”、“合作”、“能源”、“傳統”四方面的影響目前都“敵”不過美俄,而且歐俄關系與美俄關系不同,歐盟必須比美國更多地考慮到俄羅斯的利益訴求和大國尊嚴。盡管2004年歐俄關系并不事事順暢,但面對西方宣揚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越來越專制”,美國布什政府打算重新考慮對俄政策,歐洲大 國卻并沒有出現類似變化。造成這種政策差異的緣由不僅僅是經濟、特別是能源問題上的不同處境,而且還涉及到國家安全方面的重大利益。歐盟相當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在2003年歐盟巧國的石油進口中,俄羅斯占21%,中東28%,挪威24%,人們預計俄產石油所占的比重遲早會居首位;在進口天然氣中,俄占41%,預計不久俄產天然氣將會滿足歐盟一半以上的需求。與之相比,截止到2004年10月,俄羅斯在向美國提供石油的國家中只列第13位。美國每天從國外進口的1以X)多萬桶油當中,由俄羅斯提供的只占12.9萬桶,而且俄羅斯不向美國提供天然氣。在國家安全方面,美國除了擔心俄羅斯重新強大之外,幾乎已不認為當今的俄羅斯對美國會構成某種實際的嚴重威脅;而歐盟則不然,盡管不再特別擔心俄的直接軍事威脅,但避免出現一個不穩(wěn)定的俄羅斯,避免由此可能給歐盟帶來的大規(guī)模移民、跨國犯罪和其它一些困難,仍然是歐盟對俄政策中考慮最多的問題。一句話,考量歐盟對中亞的政策,繞不開“俄羅斯因素”。

  第二,以美國一土耳其為一方,俄國一伊朗為另一方,兩股力量對中亞的爭奪是關系到中亞未來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歐盟在其中的機動性似乎比俄美兩國都大一些。2005年下半年歐盟將與土耳其開始有關后者入盟的正式談判;歐盟一直致力于與伊朗保持正常關系,并在解決“伊朗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對中亞地區(qū),歐盟也盡量不像美國一樣采取強加的政策。美國把在原蘇聯地區(qū)(除俄羅斯之外)推進“民主化”分列為三個“梯隊”,依次為波羅的海沿岸諸國、烏克蘭等歐洲其它國家、中亞地區(qū)。目前美國對中亞的滲透正在從建立“基地”向變換“政權”轉化。這里也許隱含著美歐的某些共同利益,但是,一旦西方得手,最大贏家肯定是美國。

  第三,中亞五國自身的民意和決策是影響中亞未來的決定性因素。中亞國家的多元平衡外交,說是“多元平衡”,畢竟仍有先后主次之分。在與周邊國家俄羅斯、伊朗、中國、土耳其、阿富汗等國,與大國和國家集團美國、歐盟、日本發(fā)展外交關系時,目前重點顯然是俄羅斯與美國,歐盟尚屬“第二梯隊”。但是有朝一日政權“易幟”,情勢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有一點可以肯定:歐盟在中亞的位次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第四,民族、文化因素是影響中亞未來發(fā)展的另一項重要因素。經歷了沙皇俄國的殖民統治和蘇聯中央集權制領導之后的中亞國家,在政治與經濟方面已經相當“俄羅斯化”,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方面也已與俄羅斯交織甚深。在歐洲人看來,俄羅斯化(而不是美國化,或伊斯蘭化,或亞洲化)乃是歐洲化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歐洲與中亞的可溝通之處理應比美國多。在政治方面,隨著蘇聯瓦解,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還有高加索地區(qū)的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以及中亞五國,都已從原蘇聯分離出去,現今的俄羅斯疆域,已同1918年的《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約》或1943年實施刺殺希特勒計劃的溫和派納粹的想法基本吻合,這似可為未來的歐洲建設增添希望。同時,歐洲人還希望把包括俄羅斯文明精華在內的“歐洲思想”進行更廣泛深人的傳播,包括在中亞地區(qū)。即使歐盟在短期內不可能把整個歐洲都吸收進來,也決不愿意看到在歐洲重新出現一條分界線。

  總之,在中亞地區(qū),歐盟在能源領域、貿易投資、打擊恐怖主義,甚至安全防務等方面都還有不小的行動能力和余地。歐盟擴大、增進在中亞的影響與利益,有助于中亞國家實行真正的多元平衡外交,也有益于整個世界的相對戰(zhàn)略平衡。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學術委員)